党建工作

党建工作

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 -> 党建工作 -> 正文

每周微党课|人类命运共同体——我们·世界·未来

来源: 作者: 发布日期:2020-04-28 14:37:01 浏览次数:

每周微党课|人类命运共同体——我们·世界·未来


第 24 讲


伴随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快速蔓延,人类的命运与共同福祉从未像今天这样联系得如此紧密。事实证明,病毒无国界,疫情是全人类共同的敌人,在重大公共卫生事件面前,任何一个国家、地区和民族都不可能置身事外,尽快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是全世界的共同目标。面对新冠肺炎疫情这场全球重大灾难,更需要我们秉持和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党课第二十四讲,让我们一同深入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具体理念内涵,在全球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拓展和深化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解。


人类命运共同是一种价值观,在2012年党的十八大中首次明确提出,其内容包含相互依存的国际权力观、共同利益观、可持续发展观和全球治理观。这个价值观旨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各国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具体理念内涵。


人类命运共同体 - 理念内涵

国际权力观


同国家和国家集团之间为争夺国际权力发生了数不清的战争与冲突。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资本、技术、信息、人员跨国流动,国家之间处于一种相互依存的状态,一国经济目标能否实现与别国的经济波动有重大关联。各国在相互依存中形成了一种利益纽带,要实现自身利益就必须维护这种纽带,即现存的国际秩序。

国家之间的权力分配未必要像过去那样通过战争等极端手段来实现,国家之间在经济上的相互依存有助于国际形势的缓和,各国可以通过国际体系和机制来维持、规范相互依存的关系,从而维护共同利益。

人类社会是一个相互依存的共同体已经成为共识。国际社会发生的如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等事件,使相互依存现象具有了更加深刻的内涵。


共同利益观

经济全球化促使人们对传统的国家利益观进行反思。瞬间万里、天涯咫尺的全球化传导机制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了“地球村”,各国利益的高度交融使不同国家成为一个共同利益链条上的一环。任何一环出现问题,都可能导致全球利益链中断。

面对越来越多的全球性问题,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任何国家要想自己发展,必须让别人发展;要想自己安全,必须让别人安全;要想自己活得好,必须让别人活得好。

在这样的背景下,人们对共同利益也有了新的认识。既然人类已经处在“地球村”中,那么各国公民同时也就是地球公民,全球的利益同时也就是自己的利益,一个国家采取有利于全球利益的举措,也就同时服务了自身利益。


图片来源于求是网为在一些国家,孩子们拿起画笔,描绘出对中国抗击疫情的支持和鼓励,为中国送上了远方的真挚祝福。2020年2月8日,在乌拉圭首都蒙得维的亚,5岁女孩菲莉帕·罗德里格斯展示作品。


可持续发展观

工业革命以后,人类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的能力得到了极大提高,但接踵而至的环境污染和极端事故也给人类造成巨大灾难。1943年美国洛杉矶光化烟雾事件、1952年伦敦酸雾事件、20世纪50年代日本水俣事件、1984年印度博帕尔化学品泄漏事件等恶性环境污染事件,均造成大面积污染和大量民众伤病死亡。这些事故引起了人们的思考。

中国从斯德哥尔摩会议开始就参加了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历次重要国际会议,在可持续发展理念形成、制度建设、发展援助等方面都发挥了建设性的作用。

截至2011年底,中国已免除50个重债穷国和最不发达国家约300亿元人民币债务,对38个最不发达国家实施了超过60%的产品零关税待遇,并向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了1000多亿元人民币优惠贷款。这些数据说明,可持续发展不仅已经从理念变成了中国政府的行动纲领和具体计划,而且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全球治理观

20世纪90年代,联合国支持成立了由28位国际知名人士组成的“全球治理委员会”,该委员会于联合国成立50周年之际发表《我们天涯成比邻》报告,其对全球治理概念的定义被国际社会广泛接受。

全球治理理论的核心观点是:由于全球化导致国际行为主体多元化,全球性问题的解决成为一个由政府、政府间组织、非政府组织、跨国公司等共同参与和互动的过程,这一过程的重要途径是强化国际规范和国际机制,以形成一个具有机制约束力和道德规范力的、能够解决全球问题的“全球机制”。


图来源于求是网为2020年4月9日,中国与阿拉伯国家联盟(阿盟)秘书处及阿盟成员国举行卫生专家视频会议,就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进行交流。


接下来,让我们继续探究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全球抗“疫”中的真实写照。

今年这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病毒传播速度之快、影响范围之广、防控难度之大,使国际社会普遍认识到,这是一次任何国家都无法置身事外的全球“大考”,也让世界各国认识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不仅仅是一个价值指向,更是一种现实选择、迫切呼唤。

在全球战“疫”中,只有世界各国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携起手来共同战斗、团结合作,在信息、医疗、科研、救助、防控、治理上达成共同体效应,世界各国才能早日战胜疫情,取得最终胜利,迎来春暖花开。


图来源于求是网


在全球战“疫”中,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4月16日,在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题为《团结合作是国际社会战胜疫情最有力武器》重要文章中也强调了人类是一个命运共同体,下面我们通过图片来学习一下。


图来源于新华网


病毒无国界,生命共休戚。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各国发展紧密相连,各国人民息息相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唯一正确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值此关键时刻,我们应该直面挑战、迅速行动。我坚信,只要我们同舟共济、守望相助,就一定能够彻底战胜疫情,迎来人类发展更加美好的明天!”中国将以携手抗击疫情为契机,加强国际协调合作,共同呵护人类赖以居住的星球,共同建设荣损与共的地球村。


图来源于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