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微党课|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第27讲
“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必须如期实现。”2020年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为广大干部群众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行动指南。

2020年3月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出席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之年,也是脱贫攻坚全面收官之年,在这关键时期,全国上下一盘棋,展现出了坚决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坚决夺取脱贫攻坚全面胜利的更大决心。党课第二十七讲,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我国的扶贫工作。
什么是扶贫?
扶贫是政府帮助贫困地区加大人才开发、完善农民工人才市场,提高临时工基本待遇,建立发展工农业企业、促进生产摆脱贫困的一种社会工作。
什么是精准扶贫?
精准扶贫是粗放扶贫的对称,是指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精准扶贫”的重要思想最早是在2013年11月,习近平到湖南湘西考察时首次作出了 “ 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 ” 的重要指示。

2019年4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重庆考察,并主持召开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这是4月15日下午,习近平在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中益乡华溪村看望贫困户谭登周一家。
我国特色扶贫减贫事业取得了哪些显著成就?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中央始终高度重视扶贫减贫工作,在贫困治理道路上实现了三次历史性飞跃。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创造了我国减贫史上最好成绩,谱写了人类反贫困历史新篇章,为全球扶贫减贫事业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赢得了社会各界普遍认同和国际社会广泛赞誉,展现了负责任大国的作为和担当。
从扶贫减贫理念看,由区域漫灌向精准发力转变。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贫困成因、贫困现象、贫困类型的变化,扶贫减贫理念也在实现方式、实现范围等方面发生转变。
实现方式上,由“输血”向“造血”转变。新中国成立之初,以政府为代表的扶贫主体直接向贫困对象提供必需物资或经济资助以解决短期性问题,本质是一种“输血”式的社会救济,不利于贫困群众自我发展内生动力的培育。“造血”式扶贫理念核心要义是政府代表的扶贫主体通过投入一定的资源帮助贫困对象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培育特色产业,加强贫困地区和贫困农户的自我积累和发展能力建设,健全扶贫脱贫长效机制。

2019年8月19日至2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甘肃考察。这是21日上午,习近平在武威市古浪县黄花滩生态移民区富民新村同村民亲切交谈。
实现范围上,由“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进入21世纪,“大水漫灌”的区域模式不适应社会发展,出现贫困县投入平均化、扶贫减贫资金投放不到位、资源配置效能低下等问题,明显影响了扶贫减贫工作的成效。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湘西考察时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理念,为精准识别贫困人口的基础上以村、户为单位实行精准、有针对性扶贫减贫提供了重要指导。
实现主体上,由“单一主体”向“多元共治”转变。长期以来,扶贫减贫工作具有明显行政化色彩,扶贫资源单纯依靠政府投入致使经费总量提高困难、资源难以优化配置、寻租现象明显、返贫率居高不下、社会组织参与扶贫动力不足等问题比较突出。多元共治的大扶贫格局充分调动了各种社会力量的参与意愿和积极性,实现了政府、市场、社会互动,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联动,从而形成了全社会共同关注、支持、参与的良好氛围。

山东青岛胶州外地收辣椒与本地深加工互补,可形成完整的产业链。
从扶贫成效看,多措并举实现扶贫“量”“质”提升。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扶贫减贫事业取得了伟大成就,实现了数量和质量双提升,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奠定了坚实基础。
贫困群众收入水平大幅提挡。2013年至2019年,832个贫困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6079元增加到11567元,年均增长9.7%,比同期全国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高2.2个百分点。全国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纯收入由2015年的3416元增加到2019年的9808元,年均增幅30.2%。
贫困地区基本生产生活水平显著提高。通过产业扶贫、电商扶贫、光伏扶贫、旅游扶贫等新业态快速发展,贫困地区经济活力和发展后劲明显增强。通过生态扶贫、易地扶贫搬迁、退耕还林还草等,贫困地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贫困户就业增收渠道明显增多,基本公共服务日益完善。

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大力实施易地搬迁扶贫,图为贫困户喜迁新居。
贫困治理能力明显提升。打赢脱贫攻坚战,实质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贫困治理上的成功实践和体现,涉及社会动员体系、政策体系、监测体系等方方面面。党的十八大以来,通过驻村帮扶和大规模干部轮训,290多万名县级以上党政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干部到贫困村和软弱涣散村担任第一书记或驻村干部,不仅加强了基层基础工作,提高了做群众工作和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也为2020年后相对贫困的持续治理奠定了扎实基础。
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巨。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我们相信,在中国共产党的带临下,14亿中华儿女必将守初心担使命,只争朝夕、不负韶华,与祖国相连、与大地相依,书写好这项对中华民族、对整个人类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历史伟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全球减贫事业发展付出更大努力,作出更大贡献。
(文|摘选自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图|学习强国/编辑:曾颖/一审一校:程颖/二审二校:刘俊灼/三审三校:曾园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