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提升基层应急能力,筑牢防灾减灾人民防线”主题宣传活动
(本网讯:文|王希琳 颜露/图|马克思主义学院)“防优于抗,减优于救”。今年5月12日是我国第12个全国防灾减灾日,同时也是汶川大地震十二周年,5月9日至15日为防灾减灾宣传周,今年防灾减灾日的主题是“提升基层应急能力,筑牢防灾减灾救灾的人民防线”。为普及防灾避险、自救互助的知识技能,增强学生防范灾害的意识,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学生开展了 “提升基层应急能力,筑牢防灾减灾的人民防线”主题宣传活动。
此次活动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是普及防灾减灾的小知识;二是同学们自觉手写关于防灾减灾的倡议宣传语。
活动首先为同学们普及了一些防灾减灾小知识并发出活动倡议。
在我国第十二个防灾减灾日之际,我们倡议:
一、努力提高风险防范意识。了解身边存在的灾害风险,时刻保持警惕,提高防范意识,保障自己和家人安全。
二、积极学习防灾减灾知识。了解灾难,了解风险,了解逃生技巧是远离灾难并减轻伤害的有效途径。请从现在做起,加强安全知识学习,提高在紧急情况下的自救互救能力和应急避灾处理能力。
三、积极主动参与防灾减灾活动。防灾减灾从自身做起,积极为防灾减灾献计献策,共同提高防灾减灾能力。
四、积极开展一次家庭灾害风险隐患自查,做到防患未然。
五、预防传染病。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拒绝食用野味;注重个人卫生,勤洗手,多通风;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加免疫力;提高预防意识,发病及时就医。
六、注意外出安全。不私自外出,不听信陌生人的话;不到施工场地或危险楼房,地段玩耍、逗留;不私自下河,在水库中游泳。
七、注意校园安全。严格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
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关注防灾减灾,树立风险意识,掌握逃生技巧,为自己,家人和朋友构筑一道抵御灾害的坚实防线!
(倡议内容来源于百度文库)
宣读完倡议后,同学们还积极进行了相关探讨和交流,在活动中认真交流自己的心得,以下是同学们的分享。
自然灾害无法避免,我们永远也不知道意外与明天哪一个会先来!所以我们要学会保护自己,把防灾减灾的知识牢记于心,学以致用,当灾难来临的时候,才能将伤害降到最低。同时我们要积极参与防灾减灾的活动,给自己的家人普及防灾减灾知识,开展家庭风险隐患自查,在生活中,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拒绝野味,注重个人卫生,适当进行运动;恶劣天气时,避免去危险的地方,减少出门次数,规避风险;出门在外,注重个人安全,尽量避免跟陌生人说话,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保护好自己。让我们一起学习防灾减灾知识,构筑一道坚实的防灾减灾防线。
——19思政一班谢燕芬

1998年长江洪灾,2008年汶川地震,2020年新冠疫情……灾难是不可避免的,但灾难无情人有情,我们秉着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同舟共济的精神,攻克了许多的困难。灾难虽然已经过去,但我们要不忘增强自身的忧患意识,要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学习防灾减灾的知识,积极参与防灾减灾的活动。尤其是在疫情期间,我们更应该做好防护,在家在校在外都要有防范的意识,保护好自身安全,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
——19思政一班张小燕
身处火灾中,你是否曾慌乱无助?地震来临时,你是否会感觉孤立无援?需要医疗急救时,你是否束手无策?当灾难真正降临我们身边时,有多少人能够知道“我该怎么做?”普及防灾减灾知识,掌握应急避险技能,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
今年5月12日是我国第12个全国防灾减灾日,在活动中我们学习了一些必要的防灾减灾知识,比如在公共场所、高层建筑、森林草原如何应对火灾,在台风来临前、来临时、过境后如何尽可能保护好自身安全,当发生地震时在室内、室外、废墟中如何进行自救和求救等,让我们学会了一些应急自救措施,拓宽了防灾减灾的知识范围。——19思政二班王静

2008年的5月12日是一个让我们悲痛的日子,这一天无数鲜活的生命在地震中消失,在残酷的自然灾害面前,人的生命就像摇曳的芦苇,脆弱的不堪一击。因此,我们要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珍爱生命,把“安全”这两个字永远扎根在心里,让我们的明天充满鲜花,充满阳光。
同时我们要学会与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保护森林,节约用水,绿色出行,小心用火,才能更好地与自然和谐共处。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增强防灾减灾意识,自觉学习防灾减灾知识,主动宣传防灾减灾方法。
——19思政二班方静
随后,同学们手写了关于防灾减灾的倡议宣传语:




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给全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财产损失和难以愈合的心理创伤,如今的新冠疫情也是如此,但是面对灾难,中国人民从未被打倒。灾难过后,我们更应增强忧患意识,重视防范灾害,提升应急能力,筑牢防灾减灾的人民防线,构筑一个平安和谐的家园!
(编辑:王希琳 颜露/一审一校:廖连 王小珍/二审二校:程颖/三审三校:刘俊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