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外国语学院之邀,我院青年马克思主义学社于10月26日前往1102教室开展了以“弘扬方志敏精神,传承红色基因”为主题的宣讲活动。此次宣讲主题是为了深入学习和弘扬方志敏精神,帮助青年大学生筑牢信念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信仰之舵,外国语学院20级全体班干部参加了此次活动。

让我们搭乘时光的列车
一起回到本次宣讲会
本次宣讲由青马学社社长曹雯琪担任宣讲员,从方志敏同志的生平到方志敏精神的内核,带领大家学习和感悟方志敏精神,从方志敏精神中汲取力量,传承红色基因,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带你一起走近方志敏同志
学习方志敏精神
方志敏同志的生平
方志敏,1899年生,江西省弋阳县人。1922年8月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4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至1933年,领导起义的农民坚持游击战争,实行土地革命,建立红色政权,组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10军,创建了赣东北革命根据地。他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赣东北实际相结合,创造了一整套建党、建军和建立红色政权的经验。1934年11月初,方志敏率红军北上抗日,在皖南遭国民党重兵围追堵截,艰苦奋战,终因寡不敌众,于1935年1月被捕。在狱中,他写下了《我从事革命斗争的略述》、《可爱的中国》、《清贫》、《狱中纪实》等重要文著。1935年8月6日,在南昌英勇就义,时年36岁。

(图片来自本次宣讲PPT)
“爱国、创造、清贫、奉献”
正是方志敏精神的内核
爱国精神
“我爱中国之热诚犹如小学生时代一样真诚无伪,有如一个青年姑娘初恋那样真诚入迷。”朴实的话语,意趣的表达,方志敏把这种“爱”化为初心,融入血液。为了挚爱的祖国,方志敏甘愿抛头颅、洒热血;为了挚爱的祖国,方志敏甘愿过清贫、朴素、洁白的生活。在残酷的战争年代,支撑方志敏等革命先烈舍生忘死的精神力量就是爱党爱国这个强大的信念。时过境迁,精神永续。

创造精神
第一,方志敏是我们党最早认识到农民运动重要性的革命家之一。
第二,方志敏是我们党最早认识到武装斗争重要性的革命家之一。
第三,方志敏是最早认识到建立革命根据地进行工农武装割据重要性的革命家之一。
第四,方志敏的一个重要创造,表现为走出了一条根据地建设的新路子。

清贫精神
方志敏的清贫精神,在于艰苦朴素、永葆本色。“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方志敏的几件“传世宝”是几套旧的汗褂裤与几双缝上底的线袜。方志敏的清贫精神,以极大的榜样作用向人们昭示共产党人的品格,进而召唤人们追随我们党的伟大事业而共同奋斗。
奉献精神
“为着阶级和民族的解放,为着党的事业的成功,我能舍弃一切。”
为了中国革命事业的成功,方志敏奉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甚至亲人,全家祖孙三代共30多人。在他为革命献身的思想和行动感召下,方家男女老小都参加了革命。他的弟弟方志慧、堂兄方志纯、方远辉、方远杰等多人在他的教育引导下,成为革命队伍中的坚定的革命战士。然而,在艰苦的战争岁月里,弟弟方志慧、堂兄方远辉、方远杰都相继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我下了决心去完成党交给我的任务。党要我做什么事,虽死不辞!”

(图片来源于本次宣讲PPT)
作为大学生我们如何做?
我们要学习感悟方志敏精神,从内心深处厚植“爱国、创造、清贫、奉献”的深厚情怀,传承红色基因。
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我们要用实际行动去践行方志敏精神,投身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锤炼忠诚爱国、担当有为的高尚品格,为祖国繁荣昌盛贡献青年力量,让方志敏精神闪耀新时代的光芒。

舍己为公报国志,矢志为民公仆心。以“爱国、创造、清贫、奉献”八个大字为内核的方志敏精神有着永恒的魅力,有着永恒的榜样作用,永远闪耀着共产党人的初心: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中国人民谋幸福。
此次宣讲活动,是青马学社首次来到外国语学院进行理论宣讲,此次活动不仅给青马学社成员一个锻炼展示的平台,而且增进了两院的感情,提供了互相交流学习的机会。
通过本次宣讲活动,大家共同学习和感悟了方志敏精神,增强了责任感和使命感,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有助于同学们始终秉承方志敏精神,将方志敏精神融于血液,凝聚一往无前的力量。